134章 卖赎罪券捞了多少钱?五十万古尔登!一个车队都装不下-《自建帐以来:罗马汗国记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可能是阿勒曼尼教会和贵族的举动,把教士们刺激到了。”朱文奎回答:“公教教会分裂的事情,你应该比我还清楚来龙去脉吧。我听他们说,早些年的时候,阿勒曼尼地区的大部分教士,其实还是支持教会,希望教会和平统一的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,罗马和阿维尼翁的教会,互相都不乐意让步。而且,他们很快就发现,靠辩经根本无法说服对方接受统一,还是得动武。而不管消灭对方支持者,还是争取世俗领主的支持,都得大量花钱。所以,两个教廷都在疯狂敛财,各种收入渠道很快就被滥用。”

    “大部分地方,都是国王代表当地势力,依照政治需求,来选择自己支持的教宗。比如法兰西王国支持阿维尼翁教廷的时候,英格兰就会支持罗马教廷。但和其他地方相比,阿勒曼尼却因为政治混乱,导致大家连个统一的声音都没有。大小领主们各自站队,乃至反复横跳,以此来索取支持。”

    “这种混乱,比单纯的教会腐败还更加致命。而且羊毛出在羊身上,他们这么来回折腾花的钱,最后都是信徒来出。结果,所有人都要来这里捞一笔,导致教会吃相越来越难看,普通信众也越来越不满。”

    “你接触的那些特使什么的,都是罗马城里的高级教士,估计也不会和你们讲太多。但很多基层教会的人,已经对此极为不满了。而且,越是信仰坚定的人,对这些行为产生的质疑就越大;越是重视教会权威的人,就越看不下去现在的混乱状况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人,本来是教会最坚定的支持者。但教会却不重视他们的诉求,把他们当做奶牛来役使。结果,很多一开始还比较温和,希望教会能和之前一样自我改良的人,也迅速陷入绝望。这种人行动力也很强,认为教会已经指望不上之后,就开始试图用自己的方式,来拯救信仰。”

    “基层教士本来就经常和百姓打交道,知道大家最需要什么,也了解他们能接受的方式。所以,虽然文化水平不见得多高,但他们确实很擅长演讲和宣传,在百姓里能造成很大影响。很多时候,民众起事,也都是这些人率领的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,大家热情都特别高,别说教士们自己,连教堂里的勤杂人员、做雕刻和画壁画的工匠、乃至雇工和义工,都经常被他们喊出去帮忙,给大家宣传。可能是这样形成了习惯吧,就导致王府里目前这种氛围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……确实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了。”郭康无奈地说:“我还想着这边第一阶段忙完,再把你那边的人换回去呢。”

    “我原本估计,1415年,也就是明年,波西米亚可能就要出事情了。这样的话,正好能把主要战斗都经历下,再积累一些编户定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,再回去,正好还能赶上那边的工作。”他算了算,摇摇头:“但现在情况有变,可能就来不及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你觉得我这边怎么办比较好?”朱文奎问:“杨队长他们之前就私下里说,这边千多号人,都是王府的军事骨干。虽然看起来数量不多,但将来都是能当伍长、旗头的人选,已经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了。把大部分骨干力量都派出去,有点不安全。但父王坚持说,他那边兵多将广,没必要在乎这点。”

    “虽然当时他坚持这样命令,我们也听了他的安排,但我和杨队长,甚至母亲和妹妹,都是有点不放心的。母亲在信里说,她已经把我留下来值守的卫士,还有后续来投奔的人,全都派回父王那里支援了。不过也不知道够不够……”

    “我不是什么预言家,这种事情说不准的。”郭康不假思索地说:“现在正好,情况有巨大变化,我的预测也不准了。非要硬猜,可能还会干扰你们的判断。所以这种事情,就可以由你们自己考虑了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